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卅台北報導】
|
《放學後才是關鍵》新書記者會,當講台上作者黃能得(右後)在介紹新書時,作者的小孩調皮地從書桌下跑出來。 記者鄭超文卅攝影
|
|
一踏進「放學後才是關鍵」新書發表會,一名小朋友衝過來問:「名片呢?」另一名小朋友遞上筆:「請簽名」。
放眼望去,會場盡是嘻嘻哈哈的小學生,原來舉辦這場發表會,可是他們放學後的「安親班教學活動」呢。
這群來自「兒童學社」的小朋友,不滿十歲,就開過「一日餐廳」、拍過MV、辦過「瘋少年」雜誌、拍賣會、還在創意市集擺攤…。由商業周刊前副總編輯黃能得創辦的「兒童學社」,今年邁入第三年。
他寫下「放學後才是關鍵」(野人出版),記錄這經營「兒童學社」的心路歷程。
十年前,黃能得為一歲的女兒尋找幼稚園,看了40多家都不滿意,乾脆辭掉商周副總一職,將老家改建成幼稚園「雅德賽思幼兒別墅」。
三年前,念小二的黃家女兒上了安親班,卻不快樂。黃能得找來理念相同的家庭,合聘老師帶他們在放學後「共學共遊」,取代「關在教室裡」的安親班;最後發展成「雅德賽思兒童學社」,簡稱「兒童學社」。
「兒童學社」每四個孩子聘一位老師。黃能得說,他們對老師的要求是「熱愛生活、積極精神」,最後一關由在職老師一起評選,並請家長提供意見。
「兒童學社」沒有教室、固定教材,強調「從生活教育中,找到孩子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」;對未來職業的體驗學習,成為學生放學後最常從事的活動。
黃能得表示,他童年下課後呼朋引伴去抓泥鰍、探險,這一代小孩卻只能上網、看電視。「兒童學社」的理念便是「帶小孩回到父母的童年,跟同伴一起玩!」。
「兒童學社」之後還有少年學社(小三到小六)、「青年學社」(國中至高中),黃能得希望在小孩18歲以前,讓他們盡情享受「海闊天空的生活教育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