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最新消息

編號 發布日期 主題
223 2011-09-07

【講座】12/6(二) 汪汪老師:「教育的界限到底在哪裡?」

【12月份優質講座】
歡迎學社家長們踴躍參加、共襄盛舉!
洽詢報名專線:02-77300518
 
  很多時候,我們都會告訴孩子,「先管好自己的事,到達目的地之後,有餘力再來幫助別人。」也許,可以讓孩子專心於自己的份內事物,但久而久之,就會慢慢的看不見路旁跌倒的同伴,甚至失去互相扶持鼓勵的,如同現今大企業裡面對的憂慮──『聰明人,只會不斷的替自己找出路!』,團體裡缺乏合作的氣氛與互相欣賞的度量。這是我極力避免的教育結果,也是一直堅持的教育重點,因為當我們不斷的強化孩子的能力,卻沒有養成他們使用能力的正確習慣,其實是在間接的傷害他人,這正是當前注重『品格教育』的緣由。
●推薦最近的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的名言「錢,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。」
●汪汪改編「能力,要給願意付出的人才有用。」
 
【演講主題】教育的界限到底在哪裡?
【演講時間】2011/12/6(二) 上午9:30
【演講地點】台灣大學水源校區A棟104研討室(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,近永福橋頭)
 
【主講人】汪志宏(汪汪老師)
兒童學社第2團國語隊部落格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idsvilla02
 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  最近,也許家長們在思索,參加了一個學期、一年或是兩年的兒童學社,是否要繼續參加。其實,只不過是選擇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罷了,沒有那麼嚴重;如果,家長能夠對於孩子放心,孩子也可以自己生活管理,我反而樂見小孩可以自己放學回家,在家安排自己的生活,畢竟那就是學社的目的;如果,學社的目的和家長的期望落差甚大,另外找尋可以幫忙的機構,或是家庭自行教育,這也是很好的方式。
  真的,學社教育不是技能培訓,所以不會因為老師的加持,而出現木工高手、戲劇長才、舞蹈專家或是英文強棒,比較有可能是因為多方面的探索,有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喜好,加上老師的支持、家長的鼓勵,使得這項興趣成為小孩的生活重心,建立自我信心與人格特質,將同一個模式套用在其他領域,孩子可以更瞭解自己的人生方向,進而追尋心中的夢想。
  所以,學社提供的是延長小孩的人際互動時間,增加孩子必須主動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,也許是討論、爭執、吵架、打架,只要成人世界不可避免的事,同樣會在學社出現,所以這裡不會像補習班一樣,規定所有的『事』,安分所有的『人』,會有人想欺負弱小,也有人會仗義執言,會有人遇事沈默隱忍,也會有人習慣逃避,其實就是社會與家庭的縮影。
  不同的是,這裡沒有法律與執法者,只有大家的共識, 和學社老師的適時提醒,跟遇到事情時,所有人的共同面對與處理,因為,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試著作自己的主人,從上學懂事開始,而不是大學畢業才被強迫作主,卻發現百般的無奈。
  學校教育,本來是因為工業革命,大人必須到工廠工作,照顧孩童的機構,演變成提早塑造孩童,可以作為預備進入工廠的模樣。但是,時代早已經日新月異,要讓孩子迎接未來,就必須有不同的準備。教育本無最佳模式,只有不斷摸索與改進,盼能發揮最大效用,當然,效用是因人(家長、老師與教育環境)而定。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  前陣子的一些討論,讓我們知道,『三歲定一生』、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』……等商業傳播口號,是讓這一代父母充滿焦慮,成為『直昇機父母』最大的原因。因為大腦裡的突觸與神經連接,一輩子都在改變;而太早站在起跑點上,到底要孩子跑向何處?
  因此,在孩子成年之前,教育的重點不該放在網路搜尋或是圖書館立即可得的知識上,因為往後一生遇到的挫折與困頓,不會是因為知識的缺乏,反而是挫折復原力(AQ)、情緒管理(EQ)和品格(MQ)決定是否可以逆轉勝。
  別把生命看做『問題』,它其實是個『機會』,所謂生命教育或是全人教育,應該是要瞭解:自己的生命可以有多少可能性,可以多麼有趣,而只要好好運用,就可以對自己、對家人、對朋友、對社區、對社會,做出許多美好的貢獻。
  一對來台灣18年的美國夫婦,很清楚的表示,台灣青少年很早就感受到升學與前途的雙重壓力,欠  缺社會技能、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,……,最需學會如何肯定自己並成就他人。
  所以,學社的功能就是為了補足現代家庭欠缺的人際社交機會,孩子有機會一起討論玩什麼、怎麼玩,練習『吵架』,重複經歷吵架過程的溝通、讓步、失去、同理心,孩子才會圓融成熟;我甚至認為,如同動物在幼年時期,練習『打架』是必要的成長經驗,許多民族也都有相撲、角力等文化,所以,如果孩子從小很少吵架、打架,我們可能要擔心將來他一出手,也許就會結束別人的生命。
  而家長能夠做的是,「把直昇機開走」,適時「消失」,讓孩子獨立探索世界和人際關係,記得在他往前走的時候鼓掌、累了跌倒的時候有個避風港。因此,很多時候您會看到,我在學社碰到孩子吵架或打架,不會立刻制止,因為我希望給孩子機會,學習如何排解衝突,也常常發現孩子很多時候處理的比大人還成熟,而老師出手的時候,是需要避免巨大的傷害,和事後的心理調適與輔導。
  至於家庭情緒教育,『身教』是孩子能否學會情緒韌性和情緒獨立的關鍵。大人能夠穩定情緒、正向思考,擁有釋放壓力的嗜好,發錯脾氣時會不會道歉,盛怒時能不能迴避,孩子都會牢牢印在心中,成為一種會遺傳的「文化基因」。所以,長輩常會說「這一代孩子實在太幸福了」,但是我反而覺得這一代的孩子承受有史以來最大的壓力,愈來愈茫然而沒有自信,因為這幾年的青少年問題,已經從『反社會、幫派、吸毒』(父母管得太少)慢慢轉變為『虛無、消極、拒絕』(父母管得太多),生活消極,因為他的人生路線圖,已經由能幹的父母規劃好了,只要照著走、不必想太多,因為父母都是為了你好。所以,在路上跌倒了,那就跌倒吧,不會也不知道選擇其他應變方法。「家長過度給予,小孩其實需要的不那麼多,所以呈現出來的生命狀態很錯亂,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哪些貢獻。」
所以,有機會我們會讓孩子試著對社會有些貢獻,也會跟孩子談談,碰到挫折時可以如何幫忙自己,當我們找出十種方法,將來我們遇到問題,就可以適時找出最切合需要的一種,讓自己度過難關。
就像搖滾天團『五月天』,在創作上盡了一百分努力,最後才會有一分成果,得要面對九十九分的失敗。人的一生,若能跟自己的失敗相處,就算天分不足、靈感不夠,但誰能跟自己的這些失敗相處得最好,誰就愈能坦然面對自己,又能在成功後不會患得患失的繼續走下去。
  引用一段集中營生還者,猶太人吉諾特寫給老師們的信,隨時提醒自己:
  親愛的老師,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,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,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,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毒死,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,婦女被知識份子射殺。
  所以,我懷疑教育。
  我的請求是,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,永遠不要讓你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、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、或受過教育的怪人。讀寫算等學科只有在把我們的孩子教得更有人性時,才顯得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