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最新消息

編號 發布日期 主題
36 2009-12-04

放學後的探索學習 文∕諶淑婷 (國語日報98年11月9日)

http://www.mdnkids.com/academic/detail.asp?PublishDate=2009/11/9

   「放學後,你在忙什麼?」這個問題對臺灣的小學生來說,答案不外乎「到安親班寫作業」、「上才藝班和補習班」,但是有一群小朋友每天放學寫完作業後,可以去公園騎單車、搭捷運遊臺北,以及體驗下廚的樂趣,對他們來說,生活就是學習,挑戰就是最佳的成長激素。

   這個特別的「兒童學社」,由一群家長組成,以四個家庭一組的概念,合資聘請家庭教師,安排孩子下課後的學習活動,就連場地也由家長提供。

   最初的發起人是前商業週刊副總編輯黃能得。愛女心切的他,從女兒一出生,就費心尋找合適的托兒所與安親班。但是女兒升上小學一年級後,還是出現不適應的情況。當時他捫心自問:「如果我上班八小時後,還要待在安親班三、四個小時,我會開心嗎?」

   答案當然是「不」,因此,黃能得找了一名家庭教師,陪女兒逛公園、動物園,但女兒還是不開心,因為缺乏同伴分享,讓她感到寂寞。於是他主動與女兒班上其他家長聯繫,想要以「找學伴」的方式,讓四個家庭的孩子,在下課後沒有負擔的一起玩耍、學習。

   這樣的想法很快獲得其他家長的認同,目前來自各校的家庭組成8組「兒童學社」,孩子們一起寫作業,逛美術館、博物館,看影展,放學後的活動既富知性又有趣味。

   臺北縣永和國小的馬意涵,今年六月剛加入「兒童學社」,她興奮的說:「我們開了一家『1004自由廚房』呵!」透過家長牽線協助,意涵和組員一起在週三下午體驗咖啡店員的生活,點餐、搾果汁、烤鬆餅、結帳、清潔,全不假手他人,有模有樣的招待每一位上門的客人。愛彈鋼琴的她還充當琴師,現場演奏。意涵說:「我們遇過好客人,也遇過令人生氣的壞客人,我終於了解服務生的辛苦。」

   曾待過安親班的意涵說:「安親班的老師好凶,評量寫錯就要打人;但在這裡,我學到很多有趣的事,每週三下午都可以出去玩。」臺北縣秀朗國小的李詠涵和沈瑀帆從沒上過安親班,對她們來說,放學後都是遊戲的時間。

   沈瑀帆曾經和組員舉辦公主派對,親自到永樂市場挑布,再運用訂書機、別針及簡單的縫紉,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公主服裝,「那天大家都很美,很像公主呢!」李詠涵則和組員一起利用寒暑假,到臺東、屏東自助旅遊,向民宿主人借廚房煮早餐,還幫民宿老板打掃,讓她印象深刻。

   這樣的課後活動,讓小朋友對生活有熱情,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欲望,認為生活是多彩多姿的。例如沈瑀帆去流浪動物之家拍攝短片,因而學會了攝影技巧;李詠涵學會騎單車;而馬意涵也愛上了拿相機拍照呢!


從生活情境做中學

   「什麼時候幼稚園成了小學先修班,小學變成國中先修班?」這一直是黃能得心中的疑惑,因為現代兒童不再是按部就班的學習,而是不斷的提前學習學校的進度。他幽默的說:「每一個家長都擔心孩子跟不上他人,所以都偷跑;唯有大家一起『棄械投降,孩子才能享有快樂的童年生活。」

   黃能得認為,課後生活一方面要應用學校所學,一方面要補充學校不足之處,才能彰顯出教育的意義。抱持著這樣的想法,他發起「兒童學社」,用生活情境讓學生自然學習和挑戰,例如:與其給孩子餐費去買外食,不如教他們如何自己煮;讓孩子訪問各行各業的人,在各種生活形態中挖掘知識。

   「平常作文寫不到四百字的人,逐字稿卻可以打上好幾千字。」在訪問各行各業中,以訪問醫師最讓大家印象深刻。黃能得說:「孩子看到複雜的醫療器材,覺得當醫師好風光。他們以為只要認真念書就能當醫師,沒想到醫師認為『體貼病人的心』更重要。」孩子們在訪談中又上了一課。

   不上安親班、才藝班,從生活中實作學習,培養出小朋友的多元能力和興趣,對周遭的人事物也多了認識和關懷,最重要的是知道怎麼好好生活,怎樣過得快樂。